公元二零零五年,

臺南市臺灣祀典武廟舉辦乙酉年慶成祈安五朝清醮,管理委員會於建醮前,擇期擲筊請示關聖帝君是否能回大陸祖廟謁祖進香,一直沒有得到神明賜杯應允,廟裡最資深的委員高武勳希望管理委員會有朝一日能查明關聖帝君的來處。

公元二零一五年,

林培火主委在文化部所屬的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許耿修主任的陪同,率顧問林炳男、何錦榮等人前往中國大陸東山島踏尋,查訪地方耆老,都得不到明確的答案,再從湖北,將所得到訊息,與相關資訊印證,掌握了關聖帝君的本靈源頭…

公元二零一六年,

二關帝數次靈示信徒道出祂的思鄉之情,經由擲筊請示:二○一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在顧問林炳南、顧問何錦榮、何黃秋燕、何詩敏一行四人恭攜關聖帝君香灰與面土,出發前往荊州做探訪尋根之旅。十二月十八日,由大陸友人《走遍天下訪關聖》作者朱正明先生引介陪同下,拜訪荊州關羽祠重建者劉于東律師、及其(現關羽祠負責人)女兒劉燕女士做文史資料研討,在所攜的《荊州府志》(明嘉靖版)與關羽祠重建審批的重要文件《江陵縣志》(清乾隆版)相互比對下,令人振奮的發現「荊州藩封圖」內容顯示荊州關羽祠與長陽王府毗鄰而立。當日奉二關帝之令擇時行「合爐」之禮,和供奉二關帝面土於大殿上,上香之際當下四人同時莫名的淚湧而出,經擲筊請示﹕二關帝證實了祂本靈的來處……

公元二零一七年,

二月五日荊州關羽祠重建人劉于東律師率(現關羽祠負責人)女兒劉燕女士一行五人回訪臺灣祀典武廟並觀摩祭典禮儀。六月三日祀典武廟主任委員林培火率武廟常委和信徒一行近二十人恭攜二關帝香火抵荊州關羽祠參訪並行「合爐」之禮,展開了二關帝爺的回鄉之旅;也串起歷經了三百多年臺灣祀典武廟和荊州關羽祠的淵源……

臺灣祀典武廟,俗稱「大關帝廟」或「武廟」是臺灣唯一晉升朝廷祀典的武廟,其建廟歷史可上溯明鄭時期。廟中主祀的關聖帝君原奉祀於寧靖王朱術桂的家廟,毗鄰當時的行政中心─承天府(今赤嵌樓)。三百年來關帝爺靈驗盛名愈開、香火鼎盛,並因豐富的典藏文物、雄偉的建築格局及悠久的歷史,名列「國定一級古蹟」。
關帝爺的由來,藉由對照明嘉靖〈荊州府志〉及清乾隆〈江陵縣志〉的圖示,清晰可見「長陽王府」封地旁之土城垣,即為關公鎮守荊州時,靜讀「春秋」之處,亦是每逢得勝歸來,寬卸鎧甲犒賞將士的慶功之地,故得名「卸甲山」。後人即於此地興建關羽祠以示紀念,並成為當地信仰中心。

關帝爺何以輾轉至臺,則可追溯至明末,緣寧靖王朱術桂成長於荊州城卸甲山下之長陽府,其家祠即祀奉關帝爺,後因荊州城遭李自成叛軍戰火波及而淪陷,朱術桂出奔南京之際,亦奉請卸甲山關羽祠的關聖帝君神尊,一同遠避荊州戰亂,遷至金門、廈門沿海短暫停留。

至明永曆十七年(公元一六六三年),鄭經迎請明寧靖王到臺灣,擁立明朝餘脈於承天府署旁的西定坊,建立寧靖王府邸(今祀典大天后宮)安置,並提供歲祿。

明永曆十九年(公元一六六五年)鄭經與陳永華君臣積極設置全台首學(即當時的文廟),而武廟則就近奉祀寧靖王虔誠守護的關帝神尊。官府分別設置文、武廟的格局,於後續清廷治臺時期更清晰可見。當時鄭經出資興修四大廟廳,其中關帝廳和佛祖廳設置於承天府署之南,這個位置即是寧靖王府邸後方的「一元子園」,亦是祀典武廟的前身。

一元子園是寧靖王祭祀的家廟所在,園內共有三個的祭祀空間。其中一間為單進建築的「關帝廳」(座南朝北─與現今的方位相反),供奉著朱術桂自家鄉荊州奉請來臺的關聖帝君,即現今軟身金尊的「二關帝」神像。另兩間分別為供奉玄天上帝的「上帝廳」(座北朝南,即現今的三代廳)及供奉觀世音菩薩的「佛祖廳」,同時在「佛祖廳」旁開一扇通往府外的小門,提供來台的明室宗戚參拜,此即武廟最初的奉祀格局。隨著時代更迭,觀世音菩薩像則被後人奉為註生娘娘續享香火至今。

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一六九○年),巡道王效宗整修「關帝廳」,將廟門改為南向,設正殿,新塑「鎮殿大關帝」神像,左右陪祀「關平太子」與「周倉將軍」立像,正殿之前則依序設有再拜殿、左右廡廊、初拜殿、三川門及石埕,此為現今祀典武廟的初始格局。

雍正五年(公元一七二七年),朝廷敕封三代公爵(關聖帝君曾祖「光昭公」,祖「裕昌公」,父「成忠公」),製神牌供奉於後殿(三代廳),並將「前殿祭品用牛、羊、豕各一,果品五。後殿不用牛,餘照前殿例。」列入春秋二祭的祭典規範,同時升格為官祀「祀典武廟」。



清康熙、雍正年間(公元一六六一 ~ 一七三五年)祀典武廟的格局,「關公廳」已更改名稱成為「祀典武廟」,並轉向座北朝南,及現在目前格局,廟埕進入三川、初拜亭、穿越兩旁廡廊,經過中庭、丹墀,登上再拜亭,再拾級而上到正殿,再穿越正殿,到後庭的原「上帝廳」則更改為「三代廳」,神龕奉祀關聖帝君三代祖先―曾祖父(光昭王)、祖父(裕昌王)、父(成忠王)。「佛祖廳」龍面的護龍為「僧舍」,「佛祖廳」虎面及後方空間是與大天后宮銜接的庭園。

再據清乾隆時期蔣元樞(公元1738/6/6 ~ 1781/4/11)於公元一七七五年渡海來臺,重修的武廟〈蔣元樞重修後祀典武廟〉圖的格局,廟埕左右兩邊豎立旗杆,龍面增建「官廳」、虎面增建「馬使爺廳」,「大士殿」供奉觀音大士,虎面護龍增建「保生堂」供奉保生大帝及天上聖母,「大士殿」後方庭園北面,銜接「僧舍」角落的屋舍供奉其餘神像。道光年間(公元1821 ~ 1850年)祀典武廟祀神的各堂室格局沒什麼更動,僅有「保生堂」更改為「西社」、後庭有「六和堂」。